实验室设计六大雷区
超过60%的实验室改造项目源于初期功能定位不清。部分企业盲目追求“大而全”,将化学分析、生物培养、精密仪器检测混置于同一空间,却未考虑不同实验对温湿度、电磁环境的差异化需求。
《实验室设计规范》明确要求,生物安全实验室需符合GB 50346标准,化学实验室应遵循HG/T 20667的防爆设计要求。但实际的实验室建设中,部分项目因未研读当地法规,出现安全等级不达标问题。
在实验室设计规划时,若未严格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,实验人员与样本、废弃物共用通道,极易引发交叉污染。
精密仪器需预留足够的检修空间,但许多设计将大型设备紧密排列,没有预留足够的检修空间,后期检修维护困难。
■ 电路过载风险:未按设备功率配置D立回路,易引发短路、跳闸等风险。
■ 水路腐蚀隐患:化学实验室采用普通PVC水管,酸碱废液长期侵蚀后渗漏,造成楼下办公室天花板坍塌。
部分设计为压缩成本,将实际换气次数从规范要求的12次/小h降低至8次/h。
生物实验室墙面若使用普通乳胶漆,消毒水长期喷洒会导致涂层剥落、霉菌滋生;化学实验室地面采用非防静电瓷砖,易引发乙醇蒸汽爆燃事故等。
洁净实验室门窗若未采用双层密封胶条,密封性差,洁净度不达标,导致生产效率低以及产品不合格等。
1.仪器选型脱离实际需求:盲目采购高端设备却忽视兼容性。
气瓶间与实验区距离过远,导致载气压力损耗过大;不同性质气体管路未隔离,易引发燃爆风险。
1.监控系统形同虚设:部分实验室虽安装温湿度传感器,但未设置阈值报警功能。
2.缺乏应急联动设计:火灾报警系统未与通风、门禁系统联动。
汕头中标净化工程公司:http://www.gdgmp.com/